En
您的当前位置:首页 > 新闻中心 > 媒体报道
News Center
新闻中心

通知公告

公司动态

媒体报道

行业聚焦

东达蒙古王集团“6+”循环经济产业链助力脱贫攻坚

发布时间:2019/2/22 18:05:49  浏览次数:3746次  来源:admin  字体【 】  关闭

  2月21日,东达风水梁产业扶贫模式新闻媒体通气会在呼和浩特市举。内蒙古沙产业草产业协会会长张卫东主持通气会,鄂尔多斯市委宣传部新闻科处长乔锦丽出席会议并讲话,来自中央与地方的30多家媒体记者以及东达蒙古王集团董事长赵永亮、党委副书记秦飞等参加。

  会议由内蒙古党委宣传部指导,内蒙古沙产业草产业协会主办。

  

  据介绍,东达蒙古王集团20多年来始终以钱学森沙产业理论为指导,进行深入研究与实践,参与书写了中国大北方与内蒙古地区的生态治理史、扶贫攻坚史、新农村建设史、经济发展史,有力印证了钱老沙产业理论的可行性和正确性。

  企业多年致力于扶贫移民、生态治理、新农村建设、区域经济、县域经济、城乡统筹、农村城市化、科技富民等各项事业,并在国企转制、路桥建设、沙产业、养殖业及社会公益等方面投入资金120多亿元。先后获得“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”、“国家林业产业重点龙头企业”、“全国扶贫重点龙头企业”、“全国企业扶贫贡献奖”、“中国扶贫典范奖”、“自治区企民利益联结实效突出企业”等多项荣誉。

   沙产业不以绿色画句号



  集团董事长赵永亮在上世纪90年代最早提出了“沙产业不以绿色画句号”这一指导思想,本世纪初,又以“生态扩镇移民,产业拉动扶贫”对沙产业与精准扶贫进行了产业升级,核心内容就是“生态+种植+养殖+有机+扶贫+旅游”的“6+”战略,企业通过“规模化养殖、产业化配套、专业化管理、系统化分割、现代化加工、资本化运作”,让贫困农牧民在生态链、生物链、产业链、产品链上谋生存、求发展,为农牧民转移从业、脱贫致富创造了有力条件。

  从1998年开始,东达集团先后投资3亿多元在库布其沙漠中建设了30万亩沙柳基地,改良了100多万亩沙化土地,在沙漠中建起了取之不尽的“绿色银行”。企业总投资4亿元建成了年产10万立方米的沙柳刨花板厂,通过订单合作,包销了村民们平茬后的沙柳,因此带动周边10多个旗区种植沙柳几百万亩,使10多万农牧民人均增收2000多元,乌兰壕、官井、翻身村等靠种沙柳卖沙柳为生的农户年均收入到达了3-5万元。企业用实践证明:沙漠不是“地球癌症”,而是人类新的财源宝地。  

  我国“两弹一星”功勋科学家钱学森在给企业的回信中说:“我认为内蒙古东达蒙古王集团是在从事一项伟大的事业——将林、草、沙三业结合起来,开创了我国西北沙区21世纪的大农业!而且实现了农工贸一体化的产业链,达到了沙漠增绿、农牧民增收、企业增效的良性循环”。

  中国沙漠第一城

  风水梁原名“风干圪梁”,是个狂风肆虐、黄沙遍地、自然条件极度恶劣的地方。经过十多年的建设,那里已成为一片充满希望与活力的中国沙漠第一城,成为富民安居、投资创业的乐土。

  风水梁核心区面积53平方公里,规划总投资200亿元,已经投入60多亿元,建成能容纳12万人口,集生态建设、文化旅游、有机农畜产品加工、清洁能源、扶贫移民、新农村建设为一体的综合性园区。

  企业在治沙基础上,新建了年产40万吨的饲料厂,以“公司+农户”的模式养獭兔,并打造出了生态种植和生态养殖两大产业链,每年可出栏獭兔500多万只,形成了貂、貉子、狐狸4万只的养殖规模,并且配套了屠宰厂、肉食品加工厂和年产30万件的皮草加工厂,以及特种养殖场、有机牧场、光伏发电厂、滴灌厂、氮气保鲜库、鲜食玉米加工厂、沿黄风味街、钱学森沙产业博物馆、獭兔研究院等多个项目。打造出了自治区著名品牌和国家地理标志产品—“风水梁獭兔”,生产出白条兔、兔肉干、兔肉酱、兔肉松、手撕兔、缠丝兔等一系列产品。东达生物科技公司先后荣获”内蒙古自治区主席质量奖”、自治区“名牌产品”、农业部“全国主食加工示范企业”, “自治区农牧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”等荣誉。通过了国家质量管理体系与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,风水梁獭兔被评为“内蒙古第二届名优特产品”。


  风水梁先后吸引了来自全国12个省区的农牧民在这里集聚,很多獭兔养殖户已养了10多年并一举摆脱了贫困,买车买楼长期定居,真正做到了“进的来、稳得住、能致富”,他们年均收入5—7万元,大户型超过了10万元。从2014年开始,企业又与鄂尔多斯市政府、兴安盟合作投入13.5亿元,将风水梁的扶贫模式复制到科右中旗百利舸城乡统筹示范园,带动了1000多贫困农牧民脱贫致富,使他们住着楼房养獭兔,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。这可以说是中国生态农业迈向第六次产业革命的伟大一步。

  “五个一批”精准扶贫

  国家十三五“五个一批”脱贫战略提出:要构建政府、市场、社会协同推进、人人参与的大精准脱贫格局。

  东达集团通过打造循环经济产业链,直接与间接带动了1万贫困人口就业创业,做到了“产业拉动脱贫一批”;企业与各级政府协作,创新性地提出并实施了“无土移民”战略,通过异地搬迁,将沙区与不适宜生存地区中的群众搬迁到风水梁、百利舸等园区创业发展,做到了“异地搬迁脱贫一批”;企业建立了沙柳种植保护让利的补偿机制,充分保证种植户收益,通过对沙柳进行深加工提升附加值,全力维护生态建设成果,使十多万沙区贫困人口实现增收,做到了“生态建设脱贫一批”;企业先后建立了东达商学院、东达创业学院、慧众职业技术培训学校,为数百名贫困大学生减免学费,对贫困农牧民进行免费的职业技能培训,让400多名东部贫困大学生到集团就业,投入1000多万元建立了多所小学和幼儿园,为学生提供免费的教育,累计减免和补贴学费300多万元,同时在各类教育事业中为贫困学校和学生捐赠款物8000多万元,做到了“发展教育脱贫一批”;免费给3000多户养殖户提供住房、兔舍、沼气池等生产生活设施,给予保设施、保种兔、保饲料、保防疫、保销售的“五保”服务,把保险让给养殖户,风险由企业承担,做到了“企民利益联结脱贫一批”,探索出一条极具当地特色并行之有效的精准扶贫新途径。成功实现了习总书记提出的脱贫指导思想:长久扶贫、实效扶贫、创新扶贫和精准扶贫。东达的扶贫模式已被国务院扶贫办选为典型案例在全国推广。

  “百企帮百村”精准扶贫

  东达集团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还参与了“百企帮百村”精准扶贫行动,企业进村入户,与嘎查村结对子、与贫困户接链子、给合作社搭台子、为农牧民引路子,不仅帮助当地8个村谋划产业振兴,还全力帮助贫困户从事二、三产业,为他们脱贫创造良好条件,成为了脱贫攻坚战的一支重要力量。

  通过不断加大结对帮扶力度,既繁荣了企业,又发展了产业,更富了当地的村民,可谓一举多赢。借助产业聚集的人气,吸引散居在周围600平方公里内的农牧民集中居住和退耕还林,实现了生态与产业相互促进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。


  东达集团投入3000万元建设了鲜食玉米加工厂,购进了全套生产线并新建了速冻库和保鲜库。企业通过与4个村参股成立社合作、以订单模式收购帮扶玉米种植户,与周边农牧民形成了完整的利益联结体系,2018年已形成200万棒的加工能力并提前预订了2019年的1000万棒玉米。

  目前与帮扶村建设的滴灌毛管厂已进入试生产,面粉加工厂设备已订购并将于近期安装调试。2019年,企业还将与合作社共同筹建杂粮加工厂、电商平台、农贸市场和冷库、农家乐等帮扶项目,已为村民建设了文化广场,正在筹建商业街、酿酒厂、采摘园、养殖基地、草原游牧文化体验、蒙藏民族风情一条街等项目;企业还通过互联网、电商融入扶贫开发,促进村民的农产品进行线上交易,并在东城区农贸市场、创业园农贸市场为贫困户免费提供摊位进行就业帮扶。致力于为农牧民脱贫搭平台、铺通途。

  目前,集团正在规划实施龙头王爱召、龙身福源泉、龙尾风水梁黄金龙旅游线项目,规划总投资30亿元,用5—8年的时间,以五A景区建设为目标,打造集生态、文化、旅游、休闲体验,融江南水乡与塞上大漠于一体的综合娱乐胜地,为周边与沿线农牧民持久增收奠定基础。

  未来3-5年,东达集团将立足林、沙、草、农、药、畜、光电、旅游、疗养等资源,通过实施“6+”战略,以先进的生产要素和现代化经营方式打造“种养加相结合、农工贸一体化、产供销一条龙、合纵联立体式”的农业产业化4.0版,以产业化链条将基地、农民、合作社、企业、市场等各个主体串联起来,以链条套链条的闭合式循环经济模式实现农产品、资本等要素的高效运转,在产业聚集、产业延伸、产业升级、产业创新中实现经济效益叠加和扶贫攻坚的目标,并最终实现习总书记提出的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的庄严承诺。



推荐新闻